"美的杏",似乎帶點甜味°其實它來自一個很苦的字--Medicine。民國五十二年三月,一位叫陳惠亭的醫三學生創立了這個社團。美的杏這個名字是由北醫第一屆校友構想設計出來的,其包含了社團追求"美"的精神的成立宗旨,凸顯出北醫不僅杏林春滿,更富有人文藝術氣息。

民國五十七年三月,當時的社長,藥學系黃文欽先生在省立博物館了一次美的杏畫展,並非虛張聲勢或自不量力,事實上,當時北醫的水準一直凌駕其他院技,他們忠於藝術、富於創造。

其後陳芳銘、董光世兩位社長使美的杏更加的"美",陸續舉辦畫展、名畫幻燈欣賞、西洋美術史介紹等,並邀請名畫家馬凱照先生蒞校演講,不但充實了北醫社團的活動,也豐富了北醫興莘莘學子的生活。

可惜社長一職一時後繼無人,許多愛好藝術的新生踏進校門,但見各社團的海報貼滿川堂兩壁,獨不見畫社的招呼。聯考,剝奪了學們追求藝術的時間,而今算是熬出頭,正想接受一下藝術的洗禮,杏畫社的缺席,不免讓人遺憾。

這種失望,一直到過了半個學期,才由一位常常默默地為各社團忙碌的賴文福學長,毅然打破。


畫社重新成立,社員超過一百人。對於藝術的愛好者來說,最高興的莫過於見到更多的同好,一起享受藝術的薰陶,浸淫在美的世界中。本來畫社的目的並不僅在造就幾位畫家、創作幾幅圖畫,藝術的範圍也不侷限於繪畫、雕塑、音樂。真正的方向,在於提供更多人藝術的資料·掀起藝術風氣、豐富更多人的生活。

接下來一年,畫社由牙十一屆學長周孫隆和陳宏聖負責,活動從暑期寫生開始,其由遍布全省的社員同時展開的。活動的原則,乃在適應每一位社員的需要,作一連串相關的介紹,期望每個人都能於心靈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同時,畫社也於吳興街一九一巷五弄五十號三樓成立畫室,供社員作畫之用。成立月餘,再添購器材、擴充設備,容納人數增加,同時可供十餘人作畫。在平日繁重的課業壓力之下,畫社社員能有一處僻靜不受干擾的空間專心創作,發揮自己的靈感和才華,想當時諸人於洋洋灑灑、信筆揮毫逞其快意之際,怎能不萌生"結盧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"之慨呢?

民國六十一年四月,於西門町萬國戲院對面幼獅書局樓上,由藥學系校友黃文欽及當時醫學系五年級的陳芳銘、林信義,將"幼獅畫展"改為"北醫三人西畫聯展"共同展出他們在北醫就學以來的數十幅作品。當時,名畫家林惺嶽看了展覽後說:"我真嚇了一跳!"而聯合報專欄作家楊子先生不禁嘆:"選錯了系。"

當時畫社社長周孫隆學長評此美展說:"他們的作品當然各有其獨特的風格,但是只要掃一眼會場,你大概會馬上意識到果然是醫學院學生的作品。畫面上常呈現人體的器官、病人的影像、甚至白紗布。而他們的作畫動機和精神意象也儘在生死間打轉。"

正如參展的黃文欽學長的宣言,"活著有很多道理,可是也沒有多少道理。"

陳芳銘學長也說:"生死之間沒甚麼界限,不必執著於生,或許死比生更美麗。"他畫面上引頸企盼的形象,卻說明生仍有其追求的意義。

周孫隆學長表示:"一個真正愛好藝術的人決不以爭名奪利為目的。他們能獲得邀請(參展),水準必有可觀。而他們所以接受邀請,不顧鋒芒畢露之弊,據我所知,完全是為了北醫的榮耀。

當時北醫在外受學籍案牽連,校內也有同學為文表示北醫人消極流俗,但是事實如何呢?
"絕大部分的同學都是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的人,辦社務是為了盡一己之力服務同學,涉獵文學藝術更基於真正的愛好。黃文欽、陳芳銘、林信義三人正可作為北醫人的典型。"
周孫隆學長於其在北醫人報上發表的文章這麼寫著。

畫社自創社以來,幾經曲折,但方向與目標仍不曾改變。曾經是個人數超過一百人的社團,如今已漸漸式微。喜愛藝術創作的同好愈來愈難見其蹤跡,也許是跑道的轉換,抑或是本身有興趣,卻擔憂畫社門檻過高,不敢踏進來嘗試。畫社不斷的在找尋平衡點,期望有更多人來與我們分享藝術創作的喜悅。

畫社亦不斷在嘗試各種可能性。電腦繪圖等較新式題材的引進,讓大家用平日熟悉的電腦,體驗不一樣的樂趣。或許藉由這些新題材的引導,能讓有興趣的同好藉由平易近人的方式,獲得一些藝術創作的靈感與啟發。其實藝術本身很平易近人,就因為它沒有通俗的框架和限制。

期許著藝術創作的歡樂與風氣,能在畫社永續的傳承下去…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utifulmedic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